飲食,對50歲后的中年人非常重要,不能總吃垃圾食品,要根據身體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一日三餐。那么,哪些不能吃,哪些要補充呢?
年齡過50歲,不吃“三飯”
1. 不吃剩飯剩菜——細菌叢生
夏季,部分地區的溫度已經超過40°C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飯菜不管怎么存儲,多少都會產生細菌。有人說放在冰箱里就行了,但是冰箱只能降低溫度,減緩細菌滋生的速度,卻沒有殺菌功能,而且冰箱開開合合,制冷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米飯、凍肉、水果、蔬菜等保存的時間長一點,但是炒飯、涼拌菜等食物如果吃不完最好倒掉,到下一頓飯間隔六七個小時,食物早就不新鮮,維生素也流失。夏季容易腹瀉的人特別多,大多是細菌感染,和平時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最好少做一點一頓吃完,不要留到下一頓。
2. 不吃冷飯——脾胃虛弱
天氣炎熱,往往沒有吃飯的胃口,就想來點涼粉、冷面,吃到肚子里很涼爽,但是身體內里還是虛寒的,貪食生冷食物會損傷脾胃運化,導致腹瀉、腹痛。尤其是中年人,本來脾胃就不好,再吃冷飯刺激,那就是雪上加霜。
經常胃痛、肚子發涼,吃點冷的、油的就會拉肚子,說明陽氣不足脾氣太弱,這種情況不宜吃冷飯。經常胃脹、乏力,整個臉顏色暗沉,說明不僅有脾虛,還有氣虛,也不適合吃冷飯。平時喜歡等飯放涼了再吃,或者吃剩飯不加熱、愛喝綠豆粥的人,要注意。
3. 不吃湯泡飯——升高血糖
唾液減少,食欲不佳,不喜歡吃干燥的大米飯,所以會在米飯中加些湯,有湯有飯一起吃掉。被湯汁浸泡后的大米變得溫軟、有滋味,很多人愛吃。其實這種做法有點像煮米粥,米粒變得軟爛了,不需要過分咀嚼就可以咽下,消化起來也很快,看似省事了,但是對血糖影響比較大。
中年人要積極預防血糖升高,它可能帶來高血糖,還有可能誘發糖尿病,碳水類的食物攝入過多對血糖不利,尤其是這種軟爛的米飯、米粥,餐后血糖很容易升高,如果經常這樣吃飯,要注意監測血糖,小心血糖飆升。
50歲以后,要注意補充哪些營養
1. 葉酸
葉酸對中年人和孕婦都有較為突出的效果,孕婦服用能有利于胎兒,而中年人可以通過它保護心血管,讓血管柔軟、有彈性,減少有害物質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降低嚴重疾病風險。另外,老年人也可以吃葉酸,有助于幫助改善認知障礙和記憶力下降。
富含葉酸的食物:菠菜、豌豆、雞肝、黃豆、豬肝、鴨蛋、茴香、花生、核桃、青蒜等。
2. 鉀
天氣漸暖,中年人的溫度調節機制有所變差,會更怕熱,流更多汗,而流汗的時候,身體里的鉀會減少。鉀不僅能幫助穩定血壓,還負責維持肌肉和體液平衡,鉀減少了人很快就會沒力氣、血壓升高,一定要及時補充。
富含鉀的食物:毛豆、黑木耳、紫菜、銀耳、口蘑等。
3. 鈣
人到中年以后,身體就像沙漏,鈣質會不停流失,等到骨密度低到一定程度后,離骨質疏松就不遠了,到時候骨折、骨痛也會找上門來,對中年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會造成影響。補鈣就是給骨頭上的孔洞進行修補,讓骨頭更堅硬、更穩定。
富含鈣的食物:芝麻、蝦皮、牛奶、黃豆、薺菜、豬瘦肉、蝦仁等。
(據《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