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韓志剛)2月24日,央視《焦點訪談》以《暢通“微循環” 打造便利圈》為題,聚焦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川匯經驗”。報道如下:
走出家門,在步行一刻鐘的范圍內可以做些什么?在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文明片區的15分鐘生活圈地圖上可以看到,百姓基本生活所需幾乎全部覆蓋。
河南省周口市是農業大市、人口大市,長期以來,城市化水平比較低,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多。川匯區作為城市的老城區,遺留問題尤其多。2023年,川匯區在改造老舊小區的同時,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經過一系列的措施,現在居民的生活怎樣了呢?
在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文明片區,過節的氣氛正濃,在五交化小區廣場舉辦的社區大聯歡活動馬上就要開始。
在熱鬧喜慶的氣氛中,新春聯誼會開始了。這是片區改造后,社區組織的第一次新春大聯歡。
表演節目的居民李鳳仙家離七一路第二小學的直線距離不過二三百米。片區改造前,她接送學生往返一次需要繞行約40分鐘,這給她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李鳳仙居住的財稅小區地處老城區,周邊與供銷小區、五交化小區、文中小區連成一片。因為地處中心城區,片區周邊的生活配套設施相對齊全,但由于這里的小區涉及單位多,遺留問題也多,各個小區之間并不互聯互通。
除此以外,這個片區的房屋大部分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小區道路、公共照明、環境衛生等基本生活設施嚴重老化,同樣造成居民生活的不便。
2019年,周口市川匯區開始陸續對轄區內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2023年,《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發布,川匯區在改造老舊小區的同時,開始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煒說:“川匯區老舊小區比較多,但是周邊配套相對比較完善,如何充分利用資源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我們探索把小區、片區和街區三區統籌打造的模式,小區重點是完善設施,片區重點是暢通循環,街區重點是提升服務。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推倒重來?!?/p>
改造前,川匯區共有老舊小區559個,這些小區年代久遠、場地狹小,如果只是完善各小區的設施,改造提升的效果會十分有限,但如果連片改造,就可以有效解決老舊小區空間、設施、功能等“先天不足”問題。在謀劃15分鐘便民生活圈時,當地政府把打通小區間的堵點,暢通片區的循環作為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件事說起來是為大家好,但真做起來,并不容易。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七一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潘帥說:“以前供銷小區和五交化小區之間有一堵墻,當時兩個小區的群眾有很多顧慮,他們怕拆除后,首先是不安全的,另外可能會搶占各自公用空間?!?
政府工作人員的細心講解,最終打消了大家的疑慮,工作得以開展。
小區間堵點的打通,串起了老舊院落、區間道路、街頭游園和其他公共服務設施,讓小區間現有的空間、設施、資源實現了共享。
小區間堵點的打通,讓社區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大大提升,15分鐘生活圈的打造有了基礎,但社區居民的一些基本生活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便民”是重點。生活圈該怎么完善,由群眾說了算。為此,當地政府廣泛搜集社區居民的意見,通過座談、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最終拿到了社區居民的心愿清單。
當時征求意見時有個大家呼聲很高的文化廣場。原來,小區的活動空間有限,居民要想鍛煉,只能到最近的公園,最快也要走20多分鐘。讓居民在家門口有個鍛煉的地方,這樣的需求切實而緊迫,街道很快認定這個廣場得建。經過尋找,街道把原來兩個小區交界處的垃圾場清理出來,作為公共用地改造,來滿足居民強身健體的需求。經過一個半月的努力,廣場建成了,社區居民有了屬于自己的室外活動場所。
廣場建成后,成了社區里最受歡迎的地方?,F在,這里不僅僅是大家鍛煉的場地,還是社區組織活動讓大伙聯絡感情的重要場所。
除了建文化廣場這樣的大事,居民還有著各種各樣的瑣碎需求,比如修鞋、配鑰匙這樣的服務,這也是社區在統計居民需求時大家提出比較多的建議。
現在,與文明片區一條馬路相隔,就是社區為居民設立的愛心驛站。平時是閱覽室,每到周二和周六的下午,還會有愛心志愿者團隊到這里,為居民免費提供修鞋、改衣服、配鑰匙等服務。
這樣的愛心驛站,不僅讓居民省去了瑣事的奔波之苦,而且去商場里花幾十元錢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在家門口就有人免費提供服務,增加了幸福感。對于志愿者們的付出,當地政府采用服務時長兌換積分的辦法給予補償,激發大家的服務熱情。
在文明片區,當時居民呼聲較高的廣場、超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如今都在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打造中一一兌現。在充分考慮社區居民需求的基礎上,街道為減少和壓縮民生保障的服務鏈條,讓大家辦事少跑動,還在社區設立了警務室、便民服務中心等服務網點。
目前,像文明片區這樣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周口市川匯區已經建成65個,覆蓋小區729個,服務居民24.18萬人。對于周口市這樣的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如何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統籌好各項資金,打造出讓老百姓滿意的便民生活圈,是對政府管理智慧最大的考驗。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委書記劉德君說:“作為中部欠發達地區,不大拆大建是我們的現實選擇。前期先摸清各個老舊小區周邊便民設施現狀,可以納入15分鐘生活圈的,列入生活圈規劃。政府必須花的錢,集中力量去辦,把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資金和民政等事業發展資金,投向路、管網、日間照料、兒童托育等方面,最大程度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益?!?
此外,當地政府還積極撬動社會資本。針對不同的項目,在政府的引導下,有的以減免房租的方式鼓勵入駐,有的免費提供場地,對于一些必需的非營利性服務,則采取依托市民驛站由志愿服務的方式來解決。
劉德君說:“簡單算筆賬,拿文明片區生活圈說,如果全部由政府投資,大約需要五六千萬元,現在政府只投入了不到三千萬元,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對于籌集到的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的建設資金是??顚S?,將資金按事項清單分配到每一個小區、每個項目,戴帽撥付,確保資金不挪用、不流失,全力保障好生活圈的打造?!?/p>
15分鐘,這是一個時間尺度,也是衡量生活便捷度與幸福感的標尺。當地通過改造,精心布局,貼心設計,不僅讓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大大提高,也激發了社區的新活力,讓社區更有凝聚力,居民更有歸屬感。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圈”出美好生活,“圈”出和諧社區,它不僅僅是物理空間上的重構,也是城市社區功能的轉變,更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集中體現。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