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2020-09-16
初秋時節,尉氏縣張市大地一派豐收景象,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田野里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2014年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張市鎮提出“三結合”重要指示精神寄語干部。6年多來,張市鎮廣大干群牢記總書記囑托,結合實際,堅持學習在先、貫徹在先、實踐在先,以基層黨建為引領,轉作風、樹形象,著力建設高素質基層執政骨干隊伍,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確?!叭Y合”重要指示精神在鄉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堅持把改進作風和增強黨性結合起來,村鎮干部面貌煥然一新
作風彰顯黨性,作風事關民心。張市鎮黨委堅持把改進作風和增強黨性結合起來,以干部黨性的提升促進作風的轉變。
該鎮立足政治資源優勢,高標準打造了郭家村黨員政治生活館及新時代鄉村振興講習所,將貫徹落實總書記“三結合”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在政治生活館進行展示,加強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先后接待學習團體近300批次,接待參觀學習人員20000多人次。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對各村村級活動場所進行標準化改造提升,經常組織黨員群眾參加學習培訓、民主議事、志愿服務等活動,讓黨員動起來、黨支部活起來、黨旗飄起來、黨徽亮起來。
堅持把為群眾辦實事和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結合起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要做好群眾工作,需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群眾、感情上緊緊貼近群眾、作風上真正深入群眾、重心上切實造福群眾。
曾經,張市鎮部分村“雨天一地泥,刮風一臉土”。近幾年,張市鎮黨委、政府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過程中創新思路,采取聯席會成員包村、黨員干部包戶、農民群眾包門前、公益性崗位人員包死角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全鎮25個行政村分為三個區域,開通網格25個,分為四級,層層管理。劃分管理范圍,細化各自職責,全面落實工作任務。全鎮25個行政村已有90%的村達到示范村標準。村民自豪地說:“我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p>
圍繞總書記提出的“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的要求,張市鎮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土地產出效益持續提高。近年來,張市鎮建設高標準糧田7.8萬畝,投入資金1.2億元。以前澆地,用拖拉機抽水,澆灌一畝地成本需要二三十元,高標準糧田建成后,全部實現用電刷卡澆地,澆灌一畝地成本不到10元。原來澆地一家齊上陣,現在澆地僅一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僅此一項,該鎮每年增收1000多萬元。
2014年以來,面對全鎮6個貧困村、910戶、3205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脫貧攻堅任務,該鎮堅持黨政領導上前線的工作思路,鎮機關干部全部分包貧困村和貧困戶,多措并舉開展幫扶。同時,通過多種途徑激發貧困群眾勤勞致富、積極脫貧的內生動力。2014年以來,該鎮已脫貧593戶2342人,5個村退出貧困序列,超額完成脫貧目標任務。
堅持把抓發展與抓黨建結合起來,鎮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張市鎮牢記總書記“三結合”囑托,依托“一中心四平臺”有力抓手,堅持將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讓“三結合”重要指示精神在當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中心四平臺”讓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該鎮鎮村干部、一村一警專職網格員在走訪巡查中開展“黨員展形象、村警亮身份”活動,察實情、聽真話、取真經,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和認同感;以主動發現問題的態度,力爭當好“八大員”;做到小事就地辦結、需要上級協助的進行事件上報,為網格工作落實落細提供堅實保障。
張市鎮“一中心四平臺”如同群眾的“110”:哨聲一響,干部到場;群眾有難,干部去辦。通過該平臺,該鎮實現了基層吹哨、部門報到,自下而上切實為群眾服務。
2019年,該鎮實現工業經濟總產值49.6億元,同比增長14.65%;工業企業增加值12.8億元,同比增長18.5%;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369萬元;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0.25億元,糧食總產量4.65萬噸,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800元。
尉氏縣領導、張市鎮黨委書記婁士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該鎮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鎮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務實重干,堅決把總書記“三結合”重要指示精神貫徹好、落實好,讓張市鎮在全省牢記囑托、踐行囑托中走在前、做表率,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 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責任編輯:袁甜甜]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